当前位置:首页  >  景区概况  >  景区新闻  >  正文
大年初三不拜年去干啥?好多河源人跑这里捕鱼来啦!
作者: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时间:2018-02-18浏览: 566次

大年初三不拜年在干啥?

嘿嘿嘿

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

用独特的方式迎春接福

如期举行“捕鱼节”

1.jpg

村民捕得激烈

看官声声喝彩

反正就6个字

“隆重、好玩、喜庆”

现场:2000多村民参与其中

今日大年初三,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举行一年一度的捕鱼节。

2.jpg

每逢大年初三,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数千村民们载歌载舞,欢庆一年一度的捕鱼节。近几年,“捕鱼节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前来观赏的广州、深圳等地的游客和职业摄影发烧友一年比一年多。

发布君了解到,中联村2000多村民参与到捕鱼节当中,每个捕鱼小分队由夫妻,或兄弟,或父子组成。随着鞭炮声响,各组开启“捕鱼行动”,鱼网、竹箕、捞瓢、水桶甚至脸盆只要能装得全部上阵,现场甚是壮观。

3.jpg

村民们在等待鞭炮声响,跳入水塘捕鱼。

4.jpg

活动前,醒狮绕场一周,活跃气氛。

5.jpg

村民在水塘中奋力捕鱼,求个好意头。

春节捕鱼寓意年年有余

6.jpg

为啥他们喜欢在春节捕鱼?“鱼”与“余”同音,寓意“年年有余”。就是这样,当地村民为感谢“神仙凿岩赐福泉”的滴水之恩,每年的正月初三就在汶水塘举行捕鱼比赛,所捕获的鱼虾归村民个人所有,寓意“丰年有余(鱼)”。

6百年传说演变为“捕鱼节”

相传,汶水塘以前名为“芦竹塘”。关于汶水塘,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:六百年前,汶水塘是神仙下凡造化的,泉水长涌不断,所以人称为仙迹,又叫仙水塘。为造福后人,当地的先祖截坑筑坝,提高水位,蓄水为塘——称汶水塘,以供群众饮用、灌溉田庄、放养鱼虾。

7.jpg

早在几百年前,这里的居民就开始自发在春节期间捕鱼。逢年初二开闸放水,这天,中联村的村民统一下塘捕捉鱼虾,各获为己,其乐无穷,有如民族风情“泼水节”的味道。而邻姓的村民及亲威朋友,也都来现场看热闹,围观者有好几千人,看到有人捕鱼上岸,便异口同大呼大喊:有鱼啊!有鲤了!大家共同喝采,体现家家有鱼,年年有余的景象。当地还有这样一种说法,凡是下塘的人,打湿了全身后,洗净衰气,今后不会生病,可健康长寿。

上世纪60年代,漳溪畲族乡人民政府决定,将原来每年正月初二开闸放水捕鱼的日子改为每年正月初三,原来只有本村村民才能到塘捕鱼,现在也变成各村的群众都可以自由到汶水塘捕鱼。

就这样,年复一年,来汶水塘捕鱼的群众越来越多,正月初三演变成了漳溪人民群众全体参与的“捕鱼节”。

捕鱼多而大,尊为“捕鱼王”

每到正月初三这一天,从早上8时起,人们载歌载舞祭鱼神,并请出各村长者作为评委,端座在主席台上,首先进行的是由各村推出的捕鱼好手进行捕鱼比赛。捕鱼比赛一开始,岸边的加油声、欢笑声连成一片,为在池塘里参加捕鱼比赛的选手加油鼓劲。

8.jpg

捕鱼比赛要分别评选出谁捕的鱼数量最多、谁捕的鱼最大,两个奖项单项第一名即要登台披戴红花,尊为“捕鱼王”。

汶水塘产靓鱼

9.jpg

汶水塘位于漳溪畲族乡中联村,也称为喷泉湖,湖深平均1.5米,面积5538平方米。湖水是天然地下喷泉,水质纯净,清澈碧透,无污染,一直为漳溪乡圩镇及邻近村落5000多居民提供优质的生产和生活用水,更值得一赞的是汶水塘里出产的鱼,在漳溪畲族乡有这么一句古话:“靓女爱嫁汶水塘,塘鱼无腥嫩又香”。的确,汶水塘出产的鱼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,不论怎么烹饪都无腥味,非其他地方出产的鱼可比。